董存瑞炸碉堡感悟【7篇】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当上了儿童团团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董存瑞炸碉堡感悟【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篇1
《董存瑞炸碉堡》讲了英雄董存瑞为了给部队争取时间,英勇地牺牲了。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的6连奉命攻下苔山,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炸掉了敌人的4个炮楼,5个碉堡,准备发起总攻。就在这时,一串子弹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抬不起头。原来,狡猾的敌人在一座桥上装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这时,董存瑞和他的战友纷纷向连长请求去炸掉碉堡。当前几名战友失败后,连长派董存瑞去炸掉碉堡。董存瑞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一阵猛跑,冲进了火力的死角。
但桥下没有可以放炸药的地方,董存瑞顿时心急如焚。这时,他的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发起总攻的时间到了。他楞了一下,突然他冲到桥中央,左手高举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随着"砰"的一声,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牺牲时,他年仅19岁。
这个故事表达了董存瑞怎样的意志?就是爱国意志!他为了祖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佩服的精神啊。再看看现在,有许多人为了赚钱,竟然向外国出售国家的机密文件,这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国的良民,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爱这个故事,希望它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奋斗!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篇2
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71年前,他手举炸药包的英雄壮举,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为我们竖起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
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篇3
81岁的吕小山大半辈子的工作都和董存瑞紧密相连,为了还原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捍卫英雄形象,他一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相伴存瑞50年,英雄从未走远
1967年,吕小山32岁,是河北省隆化县二完小(现存瑞小学)的一名教师。为筹备董存瑞烈士牺牲20周年纪念大会,他被借调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自此,他的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董存瑞。
68年前的今天,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19岁的董存瑞烈士舍身炸碉堡。自此,隆化与董存瑞紧密相连。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的30多年中,吕小山接待过中外参观者600多万人次,他自己访问过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百余位知情者,还写了不少关于董存瑞的文章。
退休之后,他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为捍卫英雄形象,他打了两场官司。如今81岁的他,每天上午还到董存瑞烈士陵园整理董存瑞的相关资料。
“我相伴存瑞半个世纪,英雄从未走远。你越走近英雄,越感到英雄的伟大;越学习英雄,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吕小山说。
董存瑞生前屡立战功,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牺牲时,吕小山12岁,在他年幼的世界里,“董存瑞”只是3个模糊的字。除了在课堂上学过董存瑞的事迹外,他的生活和这位英雄没有交集,直到他成了存瑞中学的首届学生。“我家里穷,没有因董存瑞而设立的助学金,我是读不到高中的。”吕小山说。
那个时候他就想知道,董存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可是,20年后,吕小山到董存瑞烈士陵园工作时,陵园仅有一张董存瑞童年照片、一块烈士碑文和两份材料。至于解放隆化的战斗最早从哪里打响?我军是如何部署的?董存瑞所在的部队是怎么进攻的?董存瑞又是怎样舍身炸碉堡的?……这些细节都不十分清楚。
“我想知道一个更鲜活、更真实的董存瑞!”抱着这样的想法,吕小山开始了数十年的考证之路。
在董存瑞的家乡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吕小山从英雄的父母董全忠、孙珍二老口中得知,董存瑞是“左撇子”,所以炸碉堡时是左手举炸药包,右手拉导火索,也得知董存瑞14岁就被选为南山堡抗日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送鸡毛信。董存瑞为八路军通风报信有一套自己的诀窍——先把信包好,塞进牛粪里,然后把牛粪小心地放到篮子里,上面再用干粪盖住,敌人以为是捡粪的,很容易就躲过了检查。
吕小山从董存瑞儿时玩伴董连柱老人口中得知,董存瑞“机灵、胆子大,是南山堡的孩子王”;在董存瑞生前战友眼中,董存瑞有勇有谋,屡立战功。
吕小山在整理董存瑞资料时深深感到,董存瑞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6连,他是6连6班班长,6班被上级授予“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他本人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称号。
在不到3年时间里,董存瑞参加战斗110余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余人,俘敌40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
“他在短短的两年零9个月里,能取得这样的战斗成绩是非常不易的。”吕小山说。
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红五月、五月红,存瑞幼儿园赞英雄,树立雄心与壮志,存瑞精神永传承……”
这是为了迎接董存瑞牺牲68周年“5·25”纪念日,隆化存瑞幼儿园邀请吕小山撰写的《存瑞幼儿园赞英雄》儿歌。
“别看吕老81岁了,可只要有宣传董存瑞的活动,老人家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隆化存瑞幼儿园园长吴红梅说。
每年的5月25日,对吕小山而言,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是一年中他最忙碌的日子。
“因为生活经历局限,董存瑞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清晰、具体的生命个体。可是每年5月25日,我还是坚持到学校开办存瑞精神讲座。虽然他们现在不懂董存瑞精神,等长大后总会有理解的一天。我们不能忘了董存瑞,忘了英雄就忘了本!”吕小山说。
吕小山退休后,受聘担任北京市、承德市和隆化县11所学校及驻隆部队的社会辅导员。最初几年,他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四处巡回演讲,宣传董存瑞精神,每年受教育者达2万多人次。他说自己最喜欢给小学生、中学生讲董存瑞的故事,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从孩子抓起”。
一个孩子曾向他提问:“董存瑞是为了解放中国牺牲的,可是现在没打仗,不需要牺牲,那我学习他什么?”
吕小山回答:“你是学生时,遵守纪律、不怕辛苦,把知识学深学透。你走向社会后,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都是学习。”
在和吕小山的谈话中,他反复提到董存瑞精神,那就是:“甘于吃苦,严于守纪,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他说,一代代隆化人用实际行动将存瑞精神实践着、传播着,董存瑞精神永存,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学习。
上个世纪80年代,从隆化参军的王尚明在一次劳动中勇救战友,英勇牺牲。
在隆化,有存瑞幼儿园、存瑞小学、存瑞中学。1985届存瑞中学学生杨文龙,北大毕业后,历经各种艰难,创立高校后勤联盟,他多次回存瑞中学讲课,谈存瑞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我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
2007年5月24日,董存瑞牺牲5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为战斗英雄依法维权”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72岁的吕小山以证人身份出庭。
事件起源于2006年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质问有谁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并妄言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为新中国捐躯的历史事实,竟然在半个多世纪后,被人称为一种“推测”。随后,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恶搞之风,有人把董存瑞当成恶搞对象,丧失底线地胡编乱造。
董存瑞被质疑、被恶搞,激怒了董存瑞生前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和董存瑞亲属及隆化人民。当地报纸和一些老兵,纷纷撰文批驳。吕小山也在《解放军报》《承德日报》等发表《我访问20多位董存瑞献身时的见证人》《让存瑞精神永放光芒》等多篇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但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当事方拒不认错、道歉,2007年3月,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将杂志社等三方告上了法庭。
为还英雄清白,吕小山访问了目睹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郭成华(存瑞生前所在6连指导员)等多位董存瑞战友,并查了自己搜集到的郅顺义、任光玉(存瑞生前所在6连1班班长)等20余名董存瑞炸碉堡见证者的访谈录音。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董存瑞是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吕小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英雄是一种信仰,是一个民族的良心。我拼尽半生捍卫英雄,捍卫的不仅仅是共和国历史,还有民族的未来。”最终,被告方赔付董存瑞的亲属诉讼费等数万元。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现任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沈文对记者说,“郁达夫的这段名言非常深刻,英雄不容亵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隆化人民都不会允许任何人亵渎英雄董存瑞。我们也会向吕老那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将存瑞精神不断传承、弘扬下去。”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篇4
今天我读了《董存瑞》的故事,感触很深。
以前人们的学习条件真的是太艰苦了,教室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学习工具,锅灰摸到墙上当黑板,两块石头上面支一块长条木板就是书桌,用黄砖当粉笔,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还是那么刻苦的学习,董存瑞学习特别认真,经常考试考得好成绩。我们和他们相比,现在是教室有整齐的桌椅,电扇,空调,学习工具都很齐全,可是我们还不好好学习,不珍惜这学习的好机会,好条件。觉得真是惭愧呀。
我很敬佩董存瑞,他很勇敢,机智,不怕牺牲。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篇5
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我深深被董存瑞的英勇献身精神所感动。
故事发生在1948年5月,董存瑞所在的部队为解放隆化县城,部队向隆化逼近,桥头的碉堡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战友们几次冲锋都被敌人打倒了。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来,董存瑞明白,这时再不炸掉碉堡,部队就要蒙受巨大的牺牲;事到如今,只有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炸药包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年仅19岁董存瑞来到连长面前,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当他到达桥下时,才发现碉堡下无法安装炸药包。危急关头,他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线,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碉堡被炸毁,董存瑞英勇牺牲了。
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他从小就有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在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虽然他牺牲了,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与董存瑞相比,我觉得自己真是渺小。平时遇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董存瑞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于拼搏、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篇6
爆破元帅董存瑞,生死边缘走来回。山高不言真如铁,南征北战惧怕谁?隆化战场莫疲惫,满身开花视如归。遥望故乡山水美,舍己英雄千古垂。---《赞存瑞》
这首《赞存瑞》歌颂了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他以生命为代价,舍身炸碉堡的壮举令世人为之震撼,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那场激烈的战斗中。敌军桥型暗堡给我军造成巨大的威胁,董存瑞主动请缨炸掉敌方碉堡。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他拖着负伤的左腿,强忍伤痛,忽左忽右匍匐前行与跑跳跃进相结合,艰难冲到碉堡桥下时发现,根本找不到安放炸药包的地方。此时,嘹亮的冲锋号声在身后响起,总攻时间要到了,没有可以耽搁犹豫的时间了,紧要关头,为了避免更多战友的牺牲,董存瑞用自己小小的身体充当支架,左手托炸药包紧贴暗堡,右手猛拉导火索。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这时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赢得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战争,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且行且珍惜,一定要时刻缅怀革命先辈的伟大功绩,时刻牢记日本侵略者对我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同时发奋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篇7
英雄董存瑞,战场显威神。爆破称元帅,勇气更堪钦。肉身为支架,打开胜利门。隆化埋忠骨,光彩照后人。每当我读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文章时,我就会忍不住背这首诗,因为董存瑞真是太有骨气、太勇敢、太爱国了。革命回忆录《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形象地记载了1948年隆化解放前夕,董存瑞在这里牺牲的经过。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担任爆破敌人碉堡的组长,在战士的掩护下,董存瑞抱着炸弹滚到了桥下。可是他发现炸弹无法放好,就举着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读到这里我感触很深,心想:我应该学习他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董存瑞只活了19年,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的解放;是因为他把自己的青春寄托给了中国的解放,这太值得敬佩了。比比我们,那种生活差远了,我们现在没有战争,没有
侵略。我们整天无忧无虑地生活,幸福极了,我一定要向老一辈榜样学习,做个有用的人。篇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读后感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一些革命的故事,印象中最深的是一位名叫董存瑞的革命烈士。
董存瑞炸碉堡感悟相关文章:
四世同堂阅读感悟1000字
人生健康最重要感悟
对照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方面
在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在“带头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方面
领导班子带头感悟两个确立存在的不足
党十八大以来历史心得感悟体会
疫情感想作文 疫情期间感悟50字
利他之心在工作中感悟
大学生疫情感悟3000字大学生疫情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