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三篇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篇一
一、运用因材施教策略,在运用教材方面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运用因材施教策略,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从本质上说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的,是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实际出发的,因而是人性华的。
二、自我发展策略:自我发展涵盖了人格和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教育工作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校本课程中的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要鼓励和促使学生投入各种有助于形成和建构自我的活动,要创造可能多的机会,使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形成开放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自我,认识自我,理想自我。
三、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中心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使学生能在积极主动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已完整的人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自主学习策略的学习观强调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程教学取决于学生的需要,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上,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风格采用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以追求学习的最佳效果。
四、主题探索策略:主题探索策略就是把关于真实世界的知识内容按照各种主题的形式进行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而对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主题进行自由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和解决现实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篇二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所以调控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成了低年级教学最重要的一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所以调控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成了低年级教学最重要的一环。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调控课堂纪律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呢?
生动有趣的设计是吸引注意力的关键
有趣!一定要使教学设计生动有趣,要想孩子们在课堂中安静认真地听讲,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是否有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想吸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你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工夫。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我常使用下面两种方法,效果甚佳。
(一)创设情景,投其所好
一年级的小孩子天真幼稚,喜欢幻想,喜欢动漫,他们总以为动漫世界里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所以我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利用课件创设一些故事情景,领着他们走进情景中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风筝》这篇课文时,虽然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篇幅较长,生字很多,而且内容深奥不容易读懂,小孩子对学习
内容不感兴趣就容易在课堂中分散注意,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稳住他们的学习热情,我设计了“小精灵勇闯魔法岛”的游戏情景,游戏情景设有六关:第一关:自由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第二关:听老师读课文,留心圈出来的字;第三关:小老师带读课文;第四关:小老师带读生字;第五关:摆字卡,读生字;第六关:开火车,记难字。其实所设的这些“关”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环节,不过套上“小精灵勇闯魔法岛”的这样一个游戏情景,孩子们感觉自己不是在紧张辛苦地学习,而是在玩游戏,他们不知不觉在玩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学得不亦乐乎。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篇三
一.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学生社交技能的锻炼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课中进行听力训练、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课后延伸活动
——小组活动,拓展认识。3.关键问题:
◆课前的调查表设计要简单明确,适合学生能力;◆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媒体促进学生思考;
◆做好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二.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
1、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和最佳教学策略;
2、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租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
所谓策略选择,是指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所谓调节,主要是指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之中交织着矛盾,任何好的策略,在运用中都不会十全十美,那就需要在教学全过程中,随时注意已选定的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及时给以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
所谓监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随时注意策略运用的效益、缺漏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过程同步。
教学策略的特点有:
⑴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⑵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⑶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
⑷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半无所适从。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于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⑴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优点:
①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②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③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①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②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⑵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①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②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①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②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