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五篇】
抗击疫情是一场硬仗,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理性认知,认真防护,与前方“战士”比肩同行,共命运、心连心,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五篇】,欢迎品鉴!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开了20xx的大门,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疫情对于我国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人口被严格限制外出
相对于2003年,城市化的比例已经超过60%,且湖北、深圳、宁波、温州等地已经严格限制进出。粗略估计,至少大于1亿人的人口被严格限制外出,且时间长、覆盖面广。
2、线下行业延迟开业
相对于线上行业来看,以线下为主的行业则受影响更大,至少50%的传统渠道会延迟开业,如餐饮行业,春节期间的疫情造成很多餐饮行业前期储备的食材,几乎暂用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在几个月内完全没有营业额收入,导致很多餐馆直接关门。还有许多文化娱乐行业,也由于高额租金及零收入之间的收支不平衡导致关门大吉。
短期内确实对我国行业经济有着不小的影响,但从根本上看,疫情对我国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调节能力影响有限,相反,我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有力的调节能力有利于战胜这场疫情,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凡事都有两面性,疫情所带来的不只是不良影响,相反,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例如在线教育,就在疫情之下找到了爆点。面对疫情的爆发,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纷纷课程延迟或短时间内利用视频系统转型为线上教育,免费为全国孩子提供数百万份在线课程,线上教育的需求迎来爆发期。随着中小学复课时间推迟,远程教育、视频课堂将得到大面积推广。
那么面对疫情之下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我们到底该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蓬勃发展呢?下个周五,9月4日,与DougGuthrie教授一同探讨企业和职场人士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机遇和创新。不见不散!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2
总体看,从社会运行和跨境交往方式,到国际格局、全球议程和世界经济,疫情改变了许多,中国既要对可能袭来的复杂情况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又要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在我们即将面对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当中,最主要、最紧迫也是牵动面最广的有四个。
一是境内外“接种和免疫落差”“修复和开放落差”继续拉大。疫情的反复、病毒的变异和社会冲击效应的堆叠,将使得中国“独善其身”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成本越来越高,保持抗疫成果和恢复对外交往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防疫政策面临的调整压力也会逐渐增大。
二是内外经济改革攻坚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并行发生,交互作用。中国的市场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诸多挑战,结构性调整压力沉重。“共同富裕”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需要长期、复杂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也很艰巨。
在此过程中,中国改革和调整的每个重大步骤都会引起国内外市场联动反应,形成相互传导效应。外部经济大环境加快恶化,各主要经济体货币超发,与疫情相关的刺激措施逐渐退出,“财政悬崖”近在眼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减速风险。总之,外部环境转坏,内部改革攻坚的“时间窗口”狭窄,保增长保稳定保改革挑战重重。
三是中美关系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是来自美国的遏制与围堵的压力。
美国从中东、南亚抽身,战略重心转向“印太”,将对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看美国的“转身”并不顺利,加上其国内积弊复杂难解,处于“战略透支”后的“战略过载”状态,拜登政府需要同时处理包括疫情、阿富汗、经济、两党关系、南部边境非法移民激增等多重麻烦甚至危机,其支持率一路下滑,必然对2022年的中期选举造成影响。种种预测显示,共和党将重夺国会众参两院的多数党地位。这种状态固然延迟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审议进程,但中长期看美方会更多迁怒于中国,其对华政策可能朝更强硬的方向调整。今后的中美关系,暗礁密布、荆棘丛生,要想实现稳定可控可预期困难重重,两国在经济和非传统领域的合作也会因传统领域内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加强而难以顺利开展。
四是周边安全环境进入新的风险集中多发时期。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是亚洲,而亚洲又是“后疫情世界”各种变化所产生的冲击力集中交汇之地。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大国竞争重心转向亚洲,我国周边地区将有更多力量关注和投入,各种既有和新增热点问题交错发展,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热点问题相当突出。阿富汗变局之下,长期盘踞在那里的“三股势力”如何调整彼此关系,塔利班能否稳局并把国家引上善治轨道,有待观察。拜登政府无心与朝鲜开展高层对话,放手让技术官僚处理,韩国政治进入着眼“后文在寅时代”的调整期,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有可能形成新的刺激。朝鲜半岛核问题在美国无暇兼顾的情况下如何演变,值得关注。缅甸政局激变后,美西方保持高压制裁态势,当地局势要想重返稳定与和解的大方向还需缅甸各方和地区国家付出更多努力。围绕乌克兰的大国角力趋于激烈,美俄欧等方的战略回旋余地均明显压缩,战略忍耐度也在大幅下降,发生大规模地缘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中亚国家权力交替的遗留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叠加民生和反恐难题,我国西部近邻地区正在生成新的动荡和干涉漩涡。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3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疫情的传播和防控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食品行业更是在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
一方面,食品行业在应急保障功能及今后战略储备方面作用的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公众对于食品安全和餐饮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食品餐饮市场的刚性需求快速恢复,食品行业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的“危”中取“机”、创新发展,成为行业各部门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
全球食品行业面临挑战
疫情导致餐饮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遭受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人群集聚感染,大量餐饮企业长时间无法正常营业,使整个餐饮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给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带来了冲击。此外,由于国内外一些动物源生鲜食品加工中转经营场所出现聚集性疫情,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担心,影响到相关食品产业的供应链。一方面要通过科学途径发声,使消费者认识到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播而非消化道疾病;另一方面要引导动物源生鲜食品养殖、加工、进口、运输、销售企业加强对疫情的防控。
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清洁卫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这意味着,食品工业面临着经济受疫情影响而下滑的同时更要严把安全关,尤其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卫生清洁能力等方面要面对更高的要求。
食品产业或将迎来四大机遇
挑战加剧的同时,疫情的“危”中也伴随着机遇。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或将迎来四大机遇。
首先,食品工业对国家应急保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疫情期间,食品行业尤其是方便食品、特殊食品等行业在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商务大数据服务机构ECdataway统计,2020年疫情期间(1月24日~2月20日),天猫平台上,方便面总销量同比增加57%,水饺馄饨总销量同比增加78%,自热火锅总销量同比增加144%,肉制品总销量同比增加264%,汤圆总销量同比增加60%,食品行业总体形成了疫情期间逆势上行的局面。
其次,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将成为食品产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
疫情使食品行业面临诸多的挑战,还体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食品企业在复工复产时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相比而言,那些装备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生产企业“抗击打能力”更强。与此同时,以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企业及其产品在疫情期间更迅速地抢占了市场。
因此,疫情导致行业重组,幸存下来的食品企业将对市场需求和行业新技术更加敏感,拥有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支持的企业则将在竞争中凸显出更强的优势。
再次,“提高免疫力”将为特殊食品行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在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没有研制成功之前,自身免疫力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手段。食品作为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需求的重要载体,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食品可能创造新的行业增长点。与此同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于特医食品的需求和使用也在不断加强,并成为病人的重要营养支持。这也极大地推动了特医食品的研发和产品转化。
最后,关注老年人健康将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
此次疫情期间,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免疫问题最突出。老龄化群体的不断增长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有关老年人饮食风险及其所带来的免疫力下降问题已经被逐步重视,但是如何及时、有效地控制,避免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将成为产业界一个新的创新发展方向。
挑战与机遇并存。当我们发现这次疫情带给食品行业诸多挑战时,我们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例如我们意识到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至关重要,食品产业的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手段至关重要,我们发现提高免疫功能的食品未来前景看好等。因此,应对疫情的同时,从中吸取教训,找到更多的商机和创新增长点,将成为接下来全球食品行业共同探索与合作的重要课题。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段时间内阻隔了我们的相聚,但阻挡不了服务贸易发展的脚步,阻断不了我们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信心和行动!”习近平主席在20zz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疫情给服务贸易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疫情对服务贸易发展影响极大。从本届服贸会专门设立了公共卫生防疫专题展区,就可见一斑。几乎所有服务贸易业态都受到了疫情影响。
这也不难理解,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公众的生活消费需求。要想理解疫情如何影响服务贸易,看一下疫情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便可知一二。那些能适应后疫情时代公众生活消费需求变化的企业,将有更大机会发展壮大。反之,不能适应变化的企业,日子就要难过得多。
对企业来说,要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服务需求变化,数字化转型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看到数字化转型在后疫情时代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首先,疫情使得人们的服务消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种消费偏好在后疫情时代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例如,疫情期间,人们发现在线会议的效果很好,不但有助于疫情防控,而且参会者省却了舟车劳顿的辛苦,办会者也节约了张罗食宿等办会成本。在中国,即便疫情防控形势已经稳定,越来越多的人也更愿意选择在线会议而非线下会议的方式。因此,一些主营在线会议业务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也就不难解释了。
其次,疫情不但让主营数字化业务的服务业企业看到了巨大发展空间,而且让很多从事传统服务业态的企业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说,在疫情发生之前,数字化转型仅是关乎企业发展速度快慢的问题,那么在疫情发生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值得强调的是,疫情的发生与服务贸易的关系不仅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也给世界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国际组织带来很多启示。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被予以重视,并被着手解决,那么将会有助于后疫情时代服务贸易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例如,疫情中暴露的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成效,可见跨地域、跨系统、跨层次的数据互联互通,已成为社会有效治理、处置重大应急公共事件的基础与关键。又如,在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消费体验中,公众对于数据隐私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可见良好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切实可靠的隐私保护制度,将决定公众对于数字经济和数字消费是否具有足够的信心。在后疫情时代,数据流动、隐私保护等问题也会成为服务贸易治理的关键问题。
后疫情时代的服务贸易,机遇很多,挑战很大,关键是善于化挑战为动力。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5
危机中的挑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餐饮旅游影视行业在本该最为红火的春节经历了一次长时间“歇业”。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旅游和电影票房收入1.5万亿元。而2020年的本次疫情,餐饮、旅游、娱乐、实体零售这些第三产业受到了明显的冲击。
2月8日深夜,老乡鸡在微博发布了董事长束从轩的一段讲话视频,束从轩称:“前一段时间,我和西贝的老板老贾等几位老板在微信群里聊天,发现大家都是:‘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可见疫情对餐饮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式快餐餐饮连锁企业,老乡鸡在全国拥有800家门店。受到疫情冲击,老乡鸡关闭了大半店面, 保守估计亏损人民币5亿元。
实际上,老乡鸡并非第一个引发公众关注的餐饮企业,此前在2月1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曾公开表示,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月,引发舆论关注。
2020年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2月份中国70%左右的酒店都已停止营业,预计3月份会逐步有所好转。2019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的产值为4234亿元,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受到较大冲击,预计将带来2100亿元左右的损失。
对于本就在寒冬期挣扎的影视行业来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则无异于雪上加霜。电影院线停业,直接损失掉春节档、情人节档两个黄金档期。
春节档期分量有多重?以上市公司中国电影为例,该公司下属控股影院2019年春节期间(2月4日至10日)合计实现票房收入1.44亿元,占全年票房总收入的7.94%;而今年同期,下属141家控股影院均暂停营业。
有数据统计,正月初一到之后30天内的票房几乎占全年票房的1/5。伴随院线停业和电影撤档,院线公司的广告收入、电影衍生品与餐饮销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势必大幅下降。
旅游业也不乐观,早前携程、途牛、同程等平台估测,2020春节或将有4.5亿人次出游。但疫情发生后,预订的订单纷纷退订,新订单那更是很难有了。
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将遭受冲击,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保持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弹力和空间依然存在,不会因为突发疫情而发生改变。
危机中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改变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节奏。宅家战“疫”中,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正不断被重塑,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应用场景得到强化,线上生鲜、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行业的发展空间被快速打开。
线上生鲜,算是在这次疫情中强势崛起的行业之一。人们在家隔离,只得把“吃饭问题”交给“送菜上门”。生鲜电商一夜之间就成了“宠儿”。面对刚需,很多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暴增。
和生鲜电商一样,远程医疗也迎来了春天。疫情暴发之后,互联网医疗企业第一时间冲上一线。线上科普、在线问诊、心理热线、慢病续方、远程会诊、AI辅诊……一系列“组合拳”不仅满足大众的需求,也为抗疫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31.28%。
疫情之下,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面临挑战,“云课堂”成为各校教师授课的新选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登录相应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达到了去年整体的128倍;仅2月10日全国部分普通高中“云开学”首日,就有超过2亿人参与“网课”学习。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相关文章:
发声亮剑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发声亮剑
公司物业管理部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物业经理疫情先进事迹
幼儿园疫情防控健康主题教案
抗击疫情教师感想
致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慰问信
疫情防控主题班会
新时代新青年思政课讲稿
疫情期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疫情防控党课讲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机关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作文 疫情后时代机遇和挑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