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情安全知识集合5篇
安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ān quán,通常指人没有受到威胁、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疫情安全知识集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防疫情安全知识
【1】、 【出门戴口罩】
特别是进入公共场合,如超市,农贸市场,按有关要求操作,不盲目自信,不夸大渲染疫情信息。回到家里,及时用洗手消毒。
切不可不戴口罩,虽然本身没带病毒,但有可能被感染。
【2】、 【内外循环怎么用?】
首先说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空气滤芯对于病毒是没有过滤效果的!
空调滤芯的能力都表现在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有害颗粒物等物质,所以不要指着滤芯进行过滤病毒。
而内外循环功能有必要留心操作:在开阔道路上行驶时,可以开启外循环,这样可以保证车内空气尽可能流动起来;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的开窗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有天窗的可以打开负压换气,没有天窗的也可以稍许降一点窗,有雾霾就别开窗了;而在车速较低,行人比较多的行行驶环境中,比如小区或商圈内等场所,建议及时切换内循环模式,尽可能减少车内外的空气交换,同时车内人员也要戴好口罩。
而在返程之后,由于大部分洗车店尚未营业,同时也避免过多的和人接触,推荐大家可以前往自动洗车机进行车身外部清洗。
而车内则可以使用车载吸尘器和毛巾等先简单的打理一下,此外,还建议大家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1:100稀释液对车内进行消毒,不过要注意的是消毒后车内会留有气味,一定要记得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哦!
【3】、 【安全性行为】
性传播疾病可能是最容易预防的传染病。
聪明的采取有关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把传染性细菌或病毒从 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4】、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得肺炎吗?】
不一定会得肺炎,也可能表现轻微,一周左右自愈。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良好,少部分可能进展为危重症。
【5】、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 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
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 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会更低。儿童的接触机会少,感染的几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6】、 【目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无特效药物和疫苗?】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避免盲目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针对新疾病,并无现有可用疫苗。
【7】、 【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破坏力?】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本质上是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广泛、强烈的免疫应答,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在杀伤病原体的同时,更多自身细胞被杀伤。
病毒性肺炎会导致大量活化的免疫细胞涌入肺部,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患者死于肺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血容量休克。
第2篇: 防疫情安全知识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
随身携带口罩,前往医院或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手。洗手要用流动水,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双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减少人员聚集,保持1米距离。
养成卫生习惯,保持社交距离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检查牙齿,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提倡拱手不握手,做到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掩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吐痰时把痰吐在纸巾里包起来,扔入垃圾桶。在公共场所或社交活动时,应保持适当距离,必要时佩戴口罩。
倡导公筷公勺,实施光盘行动
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提倡家庭成员固定餐具,使用公勺公筷,有条件可以分餐。避免帮助孩子咀嚼食物、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倡导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外点餐时,注意适度适量,剩菜剩饭要打包。
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投放
清理家中卫生死角,必要时进行居室预防性消毒,做到居室净、厨房净、厕所净。自觉维护社区、单位等场所的卫生,爱护公共设施。减少生活垃圾产生,不随意丢弃、抛撒垃圾,积极实施垃圾分类。
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劳累
适度休息,不让身体过度耗能,身体修复会带来能量,也会让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与家人保持联系,打电话或视频聊天,让父母家人放心,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3篇: 防疫情安全知识
1、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环境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减少人员的密度。
2、,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无人的环境。因为如果人吸入了消毒剂,或是往人的身上反复喷洒消毒剂,都有潜在风险。
3、“病毒在电梯按钮、门把手易存活”是个误区,这些地方风险较高,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高频接触导致交叉感染风险大。对应策略有三条: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可以一天多次;二是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在接触以后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第4篇: 防疫情安全知识
(一)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
2.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
3.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
4.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
5.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
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二)口罩应如何保存和清洁?
1.需重复使用的口罩,使用后悬挂于清洁、干燥的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2.备用口罩建议存放在原包装袋内,如非独立包装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并确保其不变形。
3.口罩出现变湿、脏污或变形等情况后需及时更换。健康人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第5篇: 防疫情安全知识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外出须知
外出采购应该就近选择附近的超市或者在营业的便利店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前确定好采购物品,合理分配采购人员(尽量选择年轻人出门,避免老人和孩子等),减少外出人员和时间。同时在途中要远离人群密集处,保障他们的安全。
面对电梯按钮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应该使用面巾纸、消毒纸等隔开,避免直接用手触碰。一旦触碰以后,及时洗手、消毒。
·气溶胶传播
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
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防疫情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发声亮剑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发声亮剑
公司物业管理部疫情个人先进事迹物业经理疫情先进事迹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范本
幼儿园疫情防控健康主题教案
抗击疫情教师感想
致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慰问信
疫情防控主题班会
疫情期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疫情防控党课讲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机关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防疫情安全知识内容 幼儿园防疫情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