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情况汇报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情况汇报
庆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体安排部署,按照《关于在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深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果转化,努力践行执法司法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突出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重视程度,周密安排部署。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按照省教育整顿办印发《关于在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深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市教育整顿办印发的《绥化市政法队伍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清单》要求,要求政法各单位分别制定任务清单,4月27日,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政法各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宣传活动,集中推出便民利企措施33项,向社会和群众作出承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开展。县教育整顿办还通过下发工作清单、工作提示单等方式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任务落实。
(二)坚持开门整顿,倾听群众声音。坚持开门搞好教育整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县教育整顿办下发了《庆安县政法工作调查问卷》200份,集中开展“五进”“五必访”活动,走访企业、社区、学校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机构团体等共计30余个,召开了街道社区基层群众代表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两个座谈会,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共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14次,征求意见建议77条,已全部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件件有落实。
(三)创新活动载体,推进工作落实。政法各单位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县公安局组织开展了“一助两护三打四查五进六宣”和“十百千”活动为载体,即:开展助力企业生产经营、做好护学、护农工作、开展“三大整治打击行动”、做好四个领域的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开展宣传“五进”走访活动,组织开展“六大普法宣活动”,全面推行“十个便民”措施,以及全面推进“百万民警进千万家活动”,动员全局民警、辅警积极投身到此次爱民实践主题活动中,截止目前,全局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560余件,收到群众赠送锦旗6面。县法院充分发挥“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品牌效能,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3月1日以来,“老李”办结诉前调解案件244件,通过线上调解案件100件。县检察院班子成员主动“送法入企”。特别是非公企业受到2次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和复工复产受到影响,主动与就业局和劳务派遣公司联系,协调解决用人荒难题。县司法局大力开展“比能力赛作风”活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构建高质量营商环境。
(四)聚焦主责主业,践行执法司法为民。县委政法委结合落实县委“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走小区、交朋友、办实事”主题活动,依托县法学会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利企服务活动,在瑞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公司的32个合作社近2000户社员在“备春耕”生产期间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在庆安在绿都源米业有限公司,发放宪法、民法典、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书籍和宣传手册,同时解答了企业提出的合同纠纷、贷款超期利率等方面的问题,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还聘请了县法学会常务理事、天成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朝阳担任法律顾问,为县社及其下属8个公司、13个基层社230名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县公安局坚持打击服务并重,集中开展了清查收缴非法枪爆物品集中统一行动、打击整治黄赌专项行动、整治“反电诈信诈骗”等系列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43起,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57人,取保候审22人,逮捕15人,起诉60人。破获电信诈骗3起,挽回群众损失1万6千余元。交警大队车管所实行了8项便民服务措施,出入境管理大队推出了10项方便老年人的服务新措施,在警务驿站推行了“我代办”“一站式”服务活动,仅5月份,驿站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700余起,深受群众好评与欢迎,车管所服务窗口自创了“不走回头路”服务机制,实现了“一次排队、一次受理、一次办结”目标要求。县法院畅通立案渠道,实现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立案正确率100%,深入走访矛盾纠纷易发处、特殊群体、危困企业和相关机关,走访企业5家,与企业开展座谈2次,当场释法答疑9条。开展巡回审判,针对路途较远的偏僻村屯农民立案不便的情况,采取巡回审判流动办案,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审理、当庭结案的形式办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雷行动”,解决14名农民工工资问题,执行到位标的90余万元。县检察院对城镇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治理,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帐,分别制发检察建议,限期整改到位。县司法局提高创新意识,简化法律援助程序,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法律服务,为农民工讨薪维权。截止目前,共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27件,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情况汇报
松江燃气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强思想、建阵地、抓问题,依托“智慧燃气”党建品牌建设,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大力提升服务质效,牢固构筑安全防线。
党建引领,践行为民初心
松江燃气公司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搭建交流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搭平台,建“地标”,服务基层建设。经过规划改造,公司建设了结合办公议事、党群活动、宣传教育、接待休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党群服务阵地,在融合聚集各项服务功能资源的基础上,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汇智聚力打通基层“心”门。多沟通,增交流,掌握一手实情。公司领导干部一方面用换位思维召开座谈交流,落实谈心谈话;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工地、车间和站点,了解基层工作困难。在业务经营爬坡过坎的当下,明确方位,厘清思路,激发公司全体员工实干创业的热情。深融合,促创新,发挥党建优势。将党建深度融入企业经营,紧跟松江区域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党建+服务”窗口、“党建+安全”工程,着力破解浦南地区气源难点,充分发挥企业在燃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务提升,绘就便民蓝图
松江燃气公司掌握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扎实惠民便民举措,提升服务质效。跨前服务,助力优化营商“再扩容”。针对非居用户的用气需求,不仅明确了优化营商“310”工作要求,即业务办理环节不超过3个,受理材料精简为1份,电话预约后上门服务,让用户“零跑腿”。还利用专业优势,配合表前管、报警系统等项目,制定了套餐式优惠报价方案,将“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出击”,提供“一条龙”服务。上门服务,解决液化用气“两种难”。公司通过全面实行液化用气“全配送”,实现了送瓶上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用气“上楼难”和安检“入户难”的困境;此外,通过配备远传数据追踪,形成了对液化钢瓶的高效闭环式管理,有效加强了安全监督。下乡服务,助力乡村能源建设。叶榭燃气LPG点供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是建设乡村“微”、推动“燃气下乡”的重要一环。公司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倾听村民诉求,与村委会协调沟通,持续跟踪项目进度,切实提升了村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科技赋能,护航智慧燃气
松江燃气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打造“智慧燃气”品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智能互联,拓宽充值渠道。公司通过推广物联网表线上充值、增加付费通“口袋充”发放量、加装24小时自助充值机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燃气充值便民“服务圈”。智能融合,深研“微客服”项目。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公司探索完成了天然气新装申请业务“无人干预自动办理”试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微客服”系统,通过丰富线上业务模块,打造便民利企“快车道”。智能共享,助力管网安全。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存储等高科技手段助推,公司持续优化了SCADA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以智能监测、精准定位、高效管理为目标的“智能管网体系”,全方位打造松江区域燃气安全“屏障”,有效提升了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能力。
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情况汇报
自“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xx区城桥镇党委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老人的急、难、愁、盼,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多样化,让老人在社区感受养老的温度,给社区养老带来“一碗汤”的幸福。
“一站多点”打造为老服务全功能
针对养老服务分散等问题,城桥镇党委积极协调,全面统筹,打造了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金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为主体,建立“一站多点”为老服务中心体。通过统筹为老服务资源,建立了集学习、休闲、康复、日间照料、辅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为老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同时在为老服务服务中心设置党员示范岗,针对老人的意见建议不断改善为老服务质量,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生活家园。
社区网格实现“养老顾问”全覆盖
依托党建“微网格”,以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各村居网格为平台,设立46个镇、村居级“养老顾问”服务点,打造以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为“养老顾问”的主要负责人,各村居老龄干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各服务点党员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共同参与的,组建熟悉养老政策、养老资源和养老服务项目的“养老顾问”队伍,让城桥镇的老年人能通过身边的“养老顾问”得到第一手的养老服务信息和帮助,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
多措并举推进助餐服务零距离
针对老人就餐难等问题,在试点推进的基础上,将所属村居划分为东片和西片两个片区,引入两个第三方机构,依托油车湾社区长者食堂和城桥第三敬老院食堂,采取由第三方配送到村居后由志愿者送至老人家中的助餐模式。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监管、提升质量。
全程跟进实现适老化改造高质量
城桥镇党委积极调研,针对居家养老过程中因设施不全带来的意外伤害等问题,为老人提供更舒适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启动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引导和支持包括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特殊群体在内的全体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通过“广泛宣传、重点排摸、精准评估、持续跟进、实地走访、收集反馈”全过程跟进,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将适老化改造工作落到实处。比如,城桥村党总支在调研中了解到,85岁高龄的低收入困难老人倪老伯,属于独居老人。因装过心脏支架,随着年龄的变大,身体机能的退化,目前日常生活主要由居家服务员照顾,但倪老伯家中的卫生间无适老化生活设施,洗澡湿滑,容易跌倒。在村党总支宣传引导下,老人选择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卫生间移动可折叠淋浴凳、适老智能马桶盖”等12选6基础套餐,通过改造增加了如厕洗澡的安全性,提升了老人居家生活的舒适度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