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三篇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一篇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各级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让“人才强国”列车开得远、跑得快、行得直,向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前进。
党管人才“明方向”,驾驭全局向前跑。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历史。从毛泽东强调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到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人才工作重要指示,人才始终是支撑和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树立抓人才工作就是抓发展的战略意识,明确人才工作时间表和任务书。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要在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方面重点发力,让人才引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选才育才“强引擎”,乘势而上齐并进。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想开好“人才强国”列车,就离不开慧眼选才、用心育才。一方面,完善选才机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估机制,加大发现识别优秀人才的力度,因地制宜盘活人才“资源储备”;选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防止“唯学历”的“装门面”思想,无论是高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专业人才,还是技能人才、乡土人才,只要能促进地方产业发展,都是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重视自主培养人才,充分调动企业和高校“两个积极性”和社会力量,打造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平台;正确遵循干部人才成长规律,深化人才发展培养体制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等,给予人才足够的信任、包容与空间,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留才用才“添动能”,全速前进后劲强。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和“尊重人才”风气,以制度为保障,以服务暖人心。帮助人才解决好住房保障、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等实际的“关键小事”,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发扬“店小二”精神,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和细致贴心的服务引才、聚才、留才。同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定用好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坚持精准用人原则,树立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标准,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以事见人为人才精准压担子、搭台子;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允许失败、包容失败,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让人才在时代的发展大潮中竞相奔腾。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二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科技人才作为竞争之本、创新之源、强盛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谨防人才“信马由缰绳”,突出驾好引领、培养、关爱“三驾马车”,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驾好引领马车,激励人才提素质。为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提素质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起好带头作用,把党建引领融入日常管理与服务中,加大科技人才党性教育投入,通过组织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引导科技人才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到国家发展伟业之中;坚持先进引领、典型开路,教育引导科技人才“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挖掘科技人才潜力要靠激励政策引领,各级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不少激励政策往往“一出了之”,缺乏持续性、实效性、针对性,逐渐沦为了“花架子”“假把式”。政策引领一定要“准”,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保证“马儿向前跑,身后有肥草”,让技能人才更有“获得感”“归属感”,方能静下心来搞科研、沉下心来备攻坚。
驾好培养马车,激励人才增动力。“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下更实功夫为人才成长培土,花更多投入为人才发展铺路,各级领到干部要打好“联姻牌”,主动搭建高端合作平台,加大科技人才发展投入,营造培养人才、育好人才的“软环境”;邀请高校各学科各领域教授免费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最新科研创新成果咨询和学术前沿讲座,帮助解决科研攻坚所遇到的难题,以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立健全相应“容错机制”,让人才敢于“实干”、磨砺“巧干”,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自身本领,使思想融进去、让自己钻进去、把职责摆进去,真正练出好技能、锻出“金刚钻”。要注重开展各类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优秀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以尊才为荣、护才为贵、成才为耀、兴才为乐的良好氛围,激发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干事创业的动力。
驾好关爱马车,激励人才添活力。“尚贤者,政之本也。”人才服务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为人才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优质服务是拴心留人、爱才聚才的良方妙药。要当好科技人才“后勤部长”,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定期走访等措施,为科技人才提供住房补助、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便捷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要设立人才服务专员,点对点服务,配套“邮箱、手机、微信”等多维一体服务网络,为人才提供技术咨询、项目申报、资格认证、产权维护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创业创新服务“最后一纳米”问题。要加强对人才政治上的关心关爱,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让优秀人才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三篇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打造引才磁场、编织育才摇篮、搭建施才舞台,打造乡村人才振兴“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打造“引才磁场”,推动人才广纳汇聚。“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人才竞争的重点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引进人才,结合发展战略需求,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围绕紧缺指数、专业要求、学历要求、能力要求等制定急需目录,寻找“适销对路”人才,提高人岗“匹配度”。要践行“店小二”服务理念,注重抓好人才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细节呵护,让人才吃上“定心丸”。要建立健全人才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科学评价机制,畅通人才有序流动渠道,优化人才研发创投、成果转化的创新环境,全力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优质生态,使“聚才之所”真正成为人才的“梧桐园”。
编织“育才摇篮”,助力人才茁壮成长。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必须充分珍惜、充分重视、充分盘活。要建立配套完善、因材施教的人才培育机制,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整合政府、用人单位、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加压式、补短式、点单式培养体系。要按照“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标准,强化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有机结合,把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推动人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要推行人才培养“导师制”和“帮带制”,构建导师帮带、压担锤炼等培养链,通过思想上帮、工作中带、业务上传等方式,帮助人才茁壮成长。
搭建“施才舞台”,实现人才脱颖而出。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实现“人尽其用、各展其才”,才能激发乡村振兴“智动力”。要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等方式,做好体制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整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空间。要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政策导向,坚持因岗选人、因才施用,“精准点穴”将人才选派到基层一线、重大项目等实岗工作,通过到艰苦条件、困难环境、关键岗位锻炼,推动他们全方位提升。要坚持以事业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切实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的束缚,坚决克服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倾向,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让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