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
为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统一规范课堂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建设文明课堂,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知识、技能学习和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等诸多功能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文明实践站是居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场所,未经居委批准不的擅自挪作他用;
二、进入文明实践站时,请有序就坐。不准在场内喧哗和追逐打闹。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卫生,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丢果皮纸屑,不准乱涂乱画;
三、文明实践站内各项设施应爱惜使用,如有故意损坏应照价赔偿;
四、文明实践站所呈现的主题应积极向上。严厉杜绝非正能量的宣讲;
五、文明实践站使用后,全体场务人员按照自己的分工进行检查,特别要检查多媒体设备,消防设施。切断电源,管好窗户,进行防火检查,锁好门。
六、其他单位在文明实践站举办活动期间,应爱护场地设施、维护公共卫生,并应接受管理人员指导。场地使用后应及时恢复原状,如有损毁应负赔偿修护责任。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
一.志愿者是辖区居民自愿为社区服务的积极分子。
二.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弘扬扶弱助残的社会风尚和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奉献爱心,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三.志愿者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四.志愿者要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高品质完成服务任务。
五.要从服务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居民迫切需要服务的内容上上手,真心为居民服务。
六.以自身的行为倡导奉献精神,把爱心献给社会和急需帮助的人,实践友爱、互助、奉献。
七.热情为服务对象服务,态度谦和,耐心细致,廉洁自律,不以任何理由索要收受服务对象的财物。
八.上岗服务期间,志愿者必须佩带志愿者标志,仪表端庄、举止稳重。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改进我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根据本村实际,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精神风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精神在本村落地生根,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工作目标
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推动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推动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法律服务、卫生服务、体育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其作为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功能基层综合平台、重要阵地,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法治观念,推动乡村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配齐指导员与工作人员。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结合我村实际,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
(二)探索本村特色。积极挖掘本村特色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形成本村品牌。
(三)丰富宣传栏、发放宣传单、树立先进典型、组织集中学习、开展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四、方式方法
一“讲”,组织志愿实践队伍,以讲堂或入户的方式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科技、讲事迹、讲变化等,提高人们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
二“评”,组织群众对社会上和发生在身边的道德现象开展评议,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推动移风易俗。
三“帮”,通过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面对面、心连心,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四“育”,培育挖掘文化人才,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需求,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
五“传”,有计划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倡导文明节俭办婚丧嫁娶、升学宴等,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