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5篇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篇1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奋进的号角。
警情5分钟内到场率达80%以上、10分钟内到场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30年主动担当作为,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漳州110”)被称为“人民的保护神”。
在“漳州110”,全体民警第一时间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他们表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岗位讲忠诚见行动,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切实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进一步深化“四警四化”警务机制,倾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永做“人民的保护神”的神圣使命。
“我们多做一分,多流一滴汗,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满意度幸福感就能提高一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孙建国说,我将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流勇击水,赛场展英姿。
10月30日,在2020年全国水上公安机关实战大练兵比武闭幕式上,参加练兵的全体民警收看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他们坚定地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鼓舞士气、绘筑蓝图的大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砥砺奋进勇担当,全面提升水上执法、救生救援、服务群众等各项业务技能,为维护水域安全稳定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以安为乐,国以安为兴。公安机关是护航平安中国的重要力量,必须要切实担当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伟大职责使命。”党的十九大代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事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处处长田雪梅表示,持之以恒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作为一名公安民警,要立足自身岗位,忠诚履职尽责,坚定不移发展刑事科学技术,锲而不舍铸就刑事科技利剑。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篇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为我院指明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通过深入学习,深有体会:
学懂弄通,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上来,充分发挥院领导班子“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学深悟透做实、入脑入心见行。紧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积极引导广大干警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以对标对表、狠抓落实的鲜明态度和务实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精研细读、学思践悟,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履职担当,聚焦重点工作,坚决完成目标任务。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为契机,狠抓办案质效指标,全力冲刺年底执法办案工作,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审判质效。通过理顺管理措施,疏通流程渠道,堵塞节点漏洞,努力实现审执工作良性高效运转。围绕“六清”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打财断血”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狠抓审判质效,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力冲刺打好年底收官战。
统筹兼顾,加强队伍管理,推动工作全面提升。正确认识当前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责任制及综合配套改革举措,严格规范执法办案,确保改革突破见效。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院领导“一岗双责”,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始终坚定严管就是厚爱这一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服务发展大局,推动法治高区再创新局面。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篇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吹响了凝聚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嘹亮号角。
“十三五”弹指一挥间,广袤神州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数不胜数:嫦娥探月、北斗组网,C919首飞成功、超算竞逐榜首,高铁里程超全球2/3、“数字中国”加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动力充沛,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蹄疾步稳、乘风破浪,接受考验、不断胜利。即便遭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多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复苏水平业已远超大多数国家,由制度优势所带来的活力与韧劲,成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最重要力量。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未来五年和中长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从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到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其中凝聚着我们党开拓发展思路、_发展难题、丰富发展内涵的重要思想和经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实践路径。在更高起点上迎接挑战,十九届五中全会向全社会提出了伟大号召。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即挑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当此大变革、大挑战之时,要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需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扎实深入落实此次全会精神,向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砥砺前行。明年我们党将迎来百岁华诞,中国也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迎接关键时期、关键节点,面向新的考场、新的答卷,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篇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现中国梦,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强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越要加强文化建设,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是硬任务。“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在文化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篇5
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
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逍遥文稿整理,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