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文案 > 正文内容

离职阿里4年后,我给年轻人的7点建议

抄范文2年前 (2023-09-11)励志文案74

  离职阿里4年后,我给年轻人的7点建议

  文/蒋霜

  1、初入职场,你是如何快速找到方向的?

  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要去问自己 3 个问题:

  我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面对事实,我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三个问题其实来自于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在书的一开始达利欧便提出了三个关乎我们整个人生方向的关键问题。

  这三个问题,越早问自己越好。

  其实,我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

  在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好像还没有运营这一说。一开始,我作为新人的时候也很迷茫,但是我做对了一件事,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到极度自律,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路过关斩将,经历了长达半个月的面试后,我顺利的进入了阿里巴巴。从那个时候起,我对运营的概念才逐渐清晰。

  我能理解那些在创业公司的运营小白苦于没有人带,看不到方向的感觉。我想说的是,你们真的不要怕,做到下面这 3 点或许就不会那么慌了:

  1)你要了解所在公司的目前状况

  多跟自己的领导或者比自己厉害的伙伴们沟通。

  2)更主动积极些,给自己挑战

  比如你是P3级别的运营就要看P4级别的运营做的事,如果你现在是运营主管(P5),多看看运营经理(P6、P7)做的事情。想象自己如果是他会怎么做,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成长。

  3)一定要去多学习

  比如看运营相关书籍啊,跟几期运营课程啊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实践,多做输出。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2、对于新人来说,是先深挖一个技能还是往“全栈”发展?

  明确自己的优势很重要。

  不管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要先去发掘自己的强项,强化某一方面的技能,再去考虑多接触其他的模块从而成长为全栈人才。

  如果是新人在创业公司的话,或许什么都能接触到,但是结果就是往往什么都做的不精。这个时候呢,建议新人们一定要尽快发掘自身强项,从一个技能点去切入。

  其实,在做运营工作的过程中难免要进行跨部门沟通,去跟产品经理,技术打交道。后来你会发现只做好运营的某一个模块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你就该向着全栈运营发展了。

  3、如果想从一种运营技能切入从而成为“全栈”型运营人才,你觉得应该是哪种技能?

  先从用户运营或者社群运营等低门槛的运营岗位入手。

  另外,运营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而用户运营和社群运营恰巧是个不错的练习数据分析能力的岗位。

  我当时在阿里做运营的时候就是深挖了数据分析这个技能。阿里的数据是最全面的,也是最重视数据的,那时候,我便深刻的体会到数据的重要性。

  因此,我在工作中重点提升了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不断地在数据中发现机会。 当我有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后,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

  尤其是在创业公司,当产品新功能上线,每当策划新的活动时,团队之间往往会有分歧,这个时候我们便会用数据来检测。

  但是由于公司后台数据系统没有阿里那么完善,我们只能人工收集数据,制作表格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方案和对策。

  4、对于新人来说,如何先人一步快速成长?

  1)要像产品经理一样的去做运营

  平时在工作中,多去和跟产品经理、技术沟通。做运营的不能只是局限在运营领域,产品、技术开发等技能我们都需要去了解;多去分析手机 App,根据自己所在行业挑出排名靠前的 App,根据产品介绍、结构、运营分析等去做研究。

  2)多看看市面上的运营书籍,多去参加一些优秀的运营课程

  多去关注行业大V,学习优秀人才的方法论。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并在工作中实践。如果可以的话也试着在直播平台上讲讲课,线下多参加一些沟通会,拓展一下自己的思维。

  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实操经历对于新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新人尤其看中培训的。做为管理层,我认为很有必要给新人们提供系统的知识培训。但是我也知道仅靠自己的力量摸索开发课程成本是比较大的。于是我就到处找运营相关的书籍和课程,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从而教给我的团队小伙伴们。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跟小贤学运营》这本书,让人佩服的是小贤作为90后竟能做的这么出色,我很想了解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的自序我读了3遍),因为我相信跟着优秀的人学习会变得更加优秀。

  后来我就带着整个团队结合运营课程所学去实操,团队成员每天都会在一起讨论如何优化标题。效果立马就出来了,我们的文章质量有很大提升,阅读量也提升了好几个度。很多用户留言说,你们是不是换编辑了。

  5、在你的团队中成长快的人有什么特点?

  成长快的人是有共性的:

  1)跨部门沟通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强。

  2)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强。工作中能有自己想法并且独立的去制定流程,而不是等着领导去给你安排任务。

  3)具有“成长性思维”,主动学习。

  4)面对变化、困境或者不如意的时候不是抱怨,而是能够保持正能量,主动去想问题的解决方案。

  6、是否只有进入大公司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

  成长还是要靠自己。

  凡事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建议大家要结合自身情况去做权衡。

  有进大厂的机会一定要去争取,毕竟有大厂的背书,接下来的一步会好走一点。

  其实,在大公司工作个4、5年应该就会进入一段瓶颈期,很多人会感觉自己的上升空间受限。再后来,一些比较有想法的人可能就会选择自己创业。

  由于受到当时大的环境以及阿里文化的影响,我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正好那时候我也有了一定的人脉资源继而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时代发展太快,我深知运营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和挖掘。

  在社群经济如此火爆,各大企业争夺流量,疯狂追求用户增长的当下,我又重返职场。因为我是个爱折腾的人,愿意不断地去尝试不同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抛弃,不被同龄人抛弃。

  在创业小公司时代新人可以多去争取参与项目,以后能有机会去带团队,经历的多了,一样可以弯道超车。

  实在进不去也没关系,做为一名运营人,一切都是由自身创造的。

  回想起来,自己成长最快的不是在阿里工作的4年,反而是自己创业和独立带项目的这几年。因为在这段日子里,我每天会拼命思考项目怎么才能做的更好,团队如何才能快速成长,当有了新想法我会去想如何快速执行,然后让市场和数据来检测效果。

  我要对结果负责,而不是简单的完成 KPI。

  7、招聘简历中如果有大厂经历的,你会区别对待吗?

  会有加分,但这不是核心因素。

  其实我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能力跟我要的这个岗位是否相匹配以及他的态度和学习能力。

  在当下,最好的竞争力就是你能够不断地去学习,独立思考并付诸实践。

  最后送给小伙伴们一句话,来自于达利欧的《原则》:

  漫长的人生路上,如此繁多的岔路口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人生。每一次的选择都将主导我们的命运。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现实,需要决策。但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蒋霜,(花名:茶伊),前阿里巴巴行业运营,现任某知名公司运营总监。9年运营实战经验,离职阿里后曾独立创业,操盘过多个大型项目。现为某知名公司运营总监,浙大MBA在读,带领整个公司的运营团队,全面负责项目管理,运营百万级用户的App,对数据、用户、活动、商家的玩法和套路有深刻的认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抄范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uebo.me/post/122634.html

“离职阿里4年后,我给年轻人的7点建议” 的相关文章

比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管理注意力

  比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管理注意力   文/李尚龙   01   我最近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有位同学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另一个同学每天只学习三个小时,后者比前者考试的分数高。   有位女生每天在健身房锻炼两个小时,另一位女生每天只锻炼四十分钟,三个月后,后者锻炼出了马甲线。   一位刚毕业...

成功靠奋斗,奋斗靠坚持

  成功靠奋斗,奋斗靠坚持   文/圣地   成功,就是战胜那些企图阻碍我们幸福而又快乐地活着的种种艰难险阻和倒行逆施。   从来就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人生和一蹴而就的事业。生活的目的,全然在于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为的是使我们能在困难重重的人生中,得以畅快地呼吸,舒心地...

人生必看的十大经典励志电影

  人生必看的十大经典励志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很喜欢安迪放MOZART的《费加罗的婚礼》那段,圣洁高亢的女高音穿云裂帛久被牢牢禁锢的人们呆住了。他们可能不知这是什么音乐,可是对美的感觉,对自由的渴望,每个人都是一样。人们抬头望着碧蓝无垠的天空,美好的情愫随美妙的音韵四处飘荡,镜头缓缓升起...

励志电影《爱在深处》观后感

励志电影《爱在深处》观后感     亲情励志影片《爱在深处》在中国上映后引起了很大轰动。《爱在深处》到底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许多问号,我和妈妈一起走进了怀化三角坪电影院。    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是一名学生,她与同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充满幻想。她最大的心愿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将来孝敬父母...

你也能成为“巨人”

  你也能成为“巨人”    文/段奇清    大概每一个人在孩提时,都做过巨人的梦。    儿时的一天,晚饭后,我缠着父亲讲故事。“爸爸,讲巨人。”我说。爸爸和我坐在门前的小河边,爸爸的声音便像那河水温柔而低沉。    “从前,一年的端阳节,有一个小男孩让父亲带着去看龙舟竞赛。来到村前的小河边,只...

偷咖啡的孩子

  偷咖啡的孩子   文/郭克秀   1961年的那个冬天,对他来说很寒冷,当卡车司机的父亲出了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从此要拄着拐杖走路。这就意味着父亲失去了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每天的餐桌上,都是母亲捡来的菜叶和打折处理的咖啡,餐餐都难以下咽。   失去工作的父亲,一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